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吴卫平
 http://wuweiping.artron.net/
 
  搜索:
 
吴卫平丨廊桥之梦
 
作者:雅昌摄影  发布时间: 2016-11-22 09:10:29
 
 

  古往今来, 中国人将建有廊屋的桥梁称作廊桥。远古时期, 除了中国,还建造过廊桥的国家风毛麟角。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廊桥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廊桥是中国桥梁建筑的集大成者,兼具技术性、艺术性,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桥梁建筑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今年9月15日,受第14号台风莫兰蒂的影响,闽浙两省共计4座国宝级廊桥被洪水冲垮,令人心痛扼腕,这可谓是廊桥文化的重大损失。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一起回顾一下这四座精美廊桥被毁之前的模样:




福建泉州永春县通仙桥


  通仙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原名东关桥,位于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湖洋溪上。通仙桥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要地,是闽南地区绝无仅有的大型石墩、木梁、长廊式廊桥。此桥原名东关桥。通仙桥全长85米、宽5米、4墩5孔两台。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俊承(1888年-1966年,永春县人。著名实业家、爱国华侨)先生出资,选购精良桥材,招募能工巧匠,按照宋代廊桥原貌予以重修,妥善保存至今。于2016年9月15日毁于台风。





浙江泰顺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泰顺县三魁镇薛宅村,因横跨锦溪,古称锦溪桥。薛宅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复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薛宅桥为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桥屋15间,桥面拱矢斜度较大。1988年被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薛宅桥作为泰顺县15座廊桥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泰顺文重桥


  文重桥又名板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东洋村水尾。文重桥东靠山岗,身临险谷。现桥是民国十年(1921年)由东洋村中几家望族合资重建的,为伸臂式木平廊桥。桥长26.4米、宽4.6米、净跨22.4米。桥墩为船艏型,抗洪能力增强。廊屋11开间,廊顶部为重檐歇山顶型制。“操持农桑一生只得温饱,重文读书方可出人头第”。这个道理东洋村的乡民自古代代传承,敬教重文的风气延续至今。文为重,余则轻;故廊桥以“文重”立名。




浙江泰顺文兴桥


  文兴桥位于泰顺县筱村镇西面一公里的坑边村,横跨玉溪。文兴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全长46.2米、宽5米、净跨29.6米、桥屋16间,为典型的叠梁木拱廊桥。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面这四座廊桥,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珍贵的廊桥影像,来自于一位摄影学者——吴卫平,他用17年的时间,探访遗落在中国城市与乡间的廊桥,用镜头记录这些廊桥的身姿,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翻阅史料,整理属于廊桥的文化与历史。至今他所拍摄的廊桥已有340余座。



贵州黎平县守寨桥


  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是一座典型的侗族山寨,错落有致的高脚屋布撒在弄班柏岭、几定岭的半山腰。山脚下有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据下田的乡亲讲,该桥始建于清晚期,后因风雨侵蚀多次修缮,名为守寨桥,亦俗称花桥。16根木柱支撑整座桥梁,既是承托桥面的墩柱,又是撑托桥顶的廊柱,这种形制非常独特罕见。


  吴卫平的廊桥拍摄系统而全面,他将拍摄廊桥作为对廊桥历史和文化的系统梳理,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而他在拍摄的同时,也着力整理记录每一座廊桥的历史变迁,构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廊桥档案。



广东潮州 广济桥


  广济桥又名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韩江上,为古代粤闽交通要道,全长515米。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终建成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前后历时近300年。因工程繁浩,耗资巨大,施工困难,广济桥的建设跨越了三个朝代,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建设。


  广济桥的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双向船艏形状,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合式大型石平廊桥。广济桥上有华丽美观的望楼、凉亭,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每天的上午10时,桥工将广济桥的浮桥部分连接起来,供两岸百姓通行。下午5时桥工将浮桥拆走,腾出航道供来往船只航行。广济桥与赵州桥(河北省赵县)、洛阳桥(福建省泉州市)、芦沟桥(北京市宛平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吴卫平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廊桥进行拍摄,力图完整而详尽的用影像保留这些精美建筑的细节,同时也通过影像反映廊桥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他的廊桥作品,不是“到此一游”式的记录,而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廊桥的气质和韵味,拍的讲究、拍的深入。



湖北咸宁万寿桥


  淦河,是咸宁境内三大水系之一,从大幕山南麓发源一泻千里。河床上横跨桥梁50余座,其中古代廊桥就有8座,白沙乡石鼓村,村北不足一里淦水河上,有一座砖石结构的廊桥——万寿桥。为三孔石拱桥,长34.4米、宽4.8米、高6米。万寿桥是一座典型的咸宁廊桥,桥上盖有廊亭,青瓦盖顶,两侧桥身有护栏,墙内置石椅、长凳。昔时,桥头设有炉灶和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轮流烧茶水,免费供行人饮用。 万寿桥与众不同,在于桥柱。大部分廊桥内设立木柱,但万寿桥以青砖叠砌成22根砖柱。桥两侧有木凳。桥面全为青石铺成、可资年久。



江西婺源太平桥


  太平桥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峡谷太平江上,是一座双孔石拱桥,长50米、宽4米、高17米、两孔跨径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桥面中间建有一座砖石结构、大跨度拱形四通桥亭,凉亭长30米、高10米,跨径8.4米。亭顶有三对翘角飞檐,上覆小青瓦,桥亭拱门上方书写着“太平桥”三个大字。太平桥整体呈现“品”字结构,稳固美观,远远望去宛若两道彩虹,具有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亦为上下双层大跨度古代砖石拱桥形式的孤品,殊为珍异贵重。据《龙南县志》记载,太平桥始建于明正德(1506年-1521年)年间,由南京督察院右督御使、南赣巡抚王守仁(1472年-1529年,浙江省余姚县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率官军平定信封、龙南等地农民暴动后所建,有凯旋门的意味,以昭示官府武威和祈盼天下太平。


  中国廊桥之所以在世界桥梁之林独树一帜,是因为它的结构和造型具有鲜明地独创性、且建筑工艺奇妙、文化信息丰富,所以历经千百年魅力不减,盛誉不衰。廊桥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独具智慧的创造,是人类建桥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大奇观。




江苏苏州拙政园内 小飞虹


  拙政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园内的小飞虹廊桥是同期建筑,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先生归隐苏州后营建。在拙政园整体系统中,小飞虹桥不但有连接水陆通道的功能,也是自成一体的重要景观。立石为墩、三跨石梁、朱栏黛柱、花檐青瓦,婷婷疏玉倒映水中,古人说她是小飞虹,倒是情景两相宜。



云南大理巍山县龙潭桥


  巍山县是南诏古国(738年-973年)发祥地,彝族故里,全世界彝人寻根祭祖的圣地。自古为桂西地区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茶马古道必经重镇。


  龙潭桥又名文龙亭桥,位于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距古县城东南10公里的巍宝山文昌宫龙潭殿前,是一座由石台、木柱、飞檐翘角歇山顶组成的水榭亭桥,具有典型的云南大屋顶式建筑风格。桥亭主脊较高,有朵梅和卷草装饰。上层的4支檐头各蹲有“鱼化龙”兽吻一尊;下层的4支檐脚各挂铜铃、铜罄一对。桥亭顶部覆青色筒瓦,椽头置有图案各异的瓦当。亭内的柱头、横梁、斗拱、额枋有精美华丽的彩绘。



云南保山腾冲县成德桥


  成德桥始建年代不详,史料记载,成德桥在明早期为藤橋,明中期为铁索桥,清早期为伸臂式木拱廊橋。成德桥是腾冲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伸臂式廊桥,桥梁主结构全部采用当地生长的楸树材料建造。这种圆木叠压固定、梯级支撑、铁链牵拉的桥粱,创意奇妙、结构合理、省工省材、维修便利、抗洪能力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是腾冲独有并仅存的古代廊桥遗存。


  廊桥承载着太多属于普通百姓的建筑智慧,体现着一村一寨的艺术文化,这些精美而充满厚重历史感的桥梁精品,不仅反映出中国传统桥梁建造工艺的精湛,更记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和人文情怀,构建出那些散落在乡间、分布于全国的廊桥文化。



河北井陉县苍岩山大楼殿桥


  苍岩山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胡家滩附近,据传是隋朝南阳公主出家为尼的地方。陉,古称即山谷断裂之地。桥楼殿就建山梁断裂的悬崖峭壁上,依托一座长15米、跨径10.7米、宽9米的单孔拱券形石桥,地势异常险峻。桥楼殿是我国著名的悬空寺,隋代(公元581年—618年)始建。大桥楼殿坐西向东,大桥楼殿在清朝康熙年间被火焚毁,之后重新修建保存至今。整座建筑为九脊重檐阁楼,石拱单跨回廊式歇山顶廊殿桥式样,顶覆青黄两色琉璃瓦。



  苍岩山上的大桥楼殿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奇异廊桥。选择悬崖裂谷处,以石拱桥为承载体,桥上建筑殿宇,天才的创意、大胆的设想、精巧的构造、牢固的建筑,后人实难企及。


  14个世纪当中,苍岩山遭遇过凶猛的山洪,经历过强烈的地震,但楼殿桥稳如泰山,坚固安祥,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奇的物证。



山西晋城二仙观桥


  位于晋城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口有一座宋代寺庙,名为二仙观(又名二仙庙),创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至宋政和七年(1117年)。二仙观正殿的天宫楼阁,由两组双层配阁、一座主阁、一座单孔木拱廊桥组成。在宋代寺庙中的大殿里发现廊桥,令人惊奇欣喜。桥长5米、宽1米、高4米、拱跨3米。这座廊桥连同辅助设施全部为木质结构。构造精致,金彩夺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座廊桥不是供行人行走的,而是一个整体神龛的连接部分。即便如此,它与实际应用中的木拱、石拱廊桥如出一辙。是将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经典建筑。



山西 分水亭桥


  洪洞县广胜寺旁侧有一霍泉和一分水亭桥。霍泉,即霍山泉水,位霍山脚下,发自广胜寺下寺不过百米。据北魏郦道元(472-527年,中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河北省涿州人)著《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又名广胜寺泉”。此泉流量不大,但甘洌醇美、涓涓不息、终年涌流,是晋南平原小区域民生饮用和10余万亩粮田灌溉的重要水源。晋中南地区干旱少雨,因为有此甘泉,当地自古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派升平景象。为共享水利当地百姓在霍泉上设分水亭桥。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早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始发处。南三北七,实测泉水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建国后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使水源得到合理使用。


  历史变迁,千年的风霜雨雪,使廊桥成为一种历史的符号,那些穿过历史烟云而留存至今的廊桥,无一不记载着一段历史,讲述一段独属于这座廊桥的故事。吴卫平的廊桥拍摄,与其说是摄影创作,不如说是用摄影带我们回顾历史,带我们去感受纯粹的乡土文化和真诚质朴的廊桥之美。在他看来,能够感受到祖先的造物与自然界和谐呼吸的奇妙氛围,才是廊桥拍摄最令他着迷的地方。



江西婺源彩虹桥


  江西省婺源县的五峰山北簏,在浙源河与坦水河的汇合处,有一座美丽的清华古镇。清华镇于唐开元二十八年(1107)时为婺源县治(城)所在地,千百年来清华镇政通人和、贤雅云集、商贾如鲫、物产富足,从古到今都是名甲一方的风水灵秀之地。清华镇保存至今的徽派民居古建筑群和街佰巷道等大部分是明、清两代的遗存,在遗存下来的众多文化遗迹当中,最著名的应当是南宋时期(1137年)建造的彩虹廊桥。彩虹桥现为婺源县标志性建筑之一。桥侧岸边有"绝好荷花无一柄,月明空照小西湖"的致美景观。



  婺源县新华镇的彩虹桥始建于南宋时期,为石墩木梁结构,全长140米、宽3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桥体。每个桥墩上建一廊亭,廊亭略高于廊道,形成整体流畅、错落有致的美感。彩虹桥的设计和建造非常科学。建桥师傅和工匠在充分考察了河流在洪水期的主潮形态等水文资料后,才确定4座桥墩的间隔采用不等距的形制砌筑。另外桥墩的形状仿照舰船的形状设计,桥墩的迎水面似船头,尖锐锋利有力于化解大流量洪水的冲击;桥墩的背水面似船艉,平整厚重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后来有的年份即使洪水逾越了桥面,冲击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但大桥仍然稳如泰山、坚固无摧,可见桥墩的设计布局和建造是多么的科学合理。



安徽 拱北桥


  拱北桥又名岭下桥,坐落在休宁县蓝田镇岭下村夹溪河上,始建于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全长70.7米、宽5米、高7.6米,4墩5孔,是一座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石墩木平廊桥,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桥头的廊额上方,嵌着拱北桥三个大字,古韵犹存。廊屋两侧安置靠背长凳,供行人歇脚、吃干粮。桥头立有桥碑一方,碑文记载:拱北桥因年久残破,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重修;清朝末年有两番修缮。


  吴卫平试图将真实美丽的画面,翔实的背景资料展现给公众,还原一个属于廊桥的文化世界。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国的古代廊桥在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我们这一文明古国填上一张厚重的历时文化名片。向世界推介灿烂的中国廊桥文明,最终达到让世界了解廊桥,从而使这些珍贵的廊桥得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北京颐和园豳(bin)风桥


  豳(bin)风桥是一座长方形的屋桥。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桑苧(ning,桑苧泛指农桑种植事业)桥。清咸丰十年(1860年),桑苧桥被英、法侵略者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过完50岁大寿,即着手筹办庆贺60岁整寿事宜。是年,慈禧太后授意,挪用北洋水师购置战舰、器械的军费修整颐和园,其中包括桑苧桥。因桥名中的“桑” 与“丧”谐音,“苧”与她去世的丈夫咸丰(1831年-1861年,在位11年)皇帝名字奕詝(yi ning)同音,故改名为豳风桥。



北京颐和园荇桥


  荇(xi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浮水面,根扎河底)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深爱荇桥,常在桥上观景流连、沉思低吟。荇桥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大修一次并保留至今。荇桥位于颐和园万寿山西侧,万字河北段。荇桥为东西走向,长25米、宽4.8米、高2.5米,方砖地面,东西两侧各有25级台阶。大块黄色花岗岩石砌筑桥洞三孔,中间大,两边小;中间桥孔能过小船。大桥洞两侧设立棱柱金刚艏,上端斗拱表面站立镇水瑞兽两匹。


  我的中国廊桥专题的拍摄远未走到尽头,也许永远没有尽头。——吴卫平

 
(新闻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